阅读历史 |

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业帝国的根基(1 / 1)

加入书签

地皮的事解决,只要办好各类手续,修建分厂就可立刻纳入日程。

自打远柔购物广场开业以来,再加上辣椒厂的大半年盈利,陆远手里总共攒下了二百六七十万。

秦雨柔管着财务,这笔账只有他们两口子知道,河生和吴美丽也只是知道陆哥现在很有钱,具体有多少,他俩能猜出个大概,建厂子肯定是够了。

大把大把的钞票洒出去,连县里的施工队都不需要,陈家屯老少爷们儿齐上阵,从陆远这里领了钱,扛着铁锨锄头就去了村西头,把河生家的羊棚拆的干干净净。

只用了一个多星期,小半条绕村河就给填上了,总共长500多米,宽150多米的空地,地上连根杂草都看不到,收拾的干干净净。

“总共大约有8万方,足够大了……”

站在桥头的陆远拉着秦雨柔的手,两口子看着未来的厂房用地,目光一片火热。

要知道,后世风靡全国的“老干妈”,总占地面积也就两万多方,修建了一栋综合办公大楼和四个生产基地,提供了三千多个工作岗位,成为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。

这么一对比,就很明显了。

陆远搞出来的这块地皮面积,是后世“老干妈”产业园面积的四倍!

“我觉得不是很大啊。”

西边全是耕种地,黄澄澄的小麦已经到了收获季节,一眼看不到头。

对比之下,这块地皮还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。

秦雨柔皱着眉头纳闷问道:“陆远,你真觉得这块地很大?我怎么感觉挺小的呢?”

因为你没有上辈子的经历,没有见识过那个寸土寸金的时代……

陆远笑了笑,没说什么,和妻子手拉着手,一起往村东头的厂子走去。

地皮有了,接下去就是修建厂房主体,不仅仅是厂房,而是综合性工业园,为这一世的商业帝国,打造一个稳固的根基。

接下来有四五天,陆远又开始在县城和陈家屯两头跑。

厂子里有电话,很方便,但很多事都不是用电话能解决的。

厂房的修建图纸,总体布局设计,电路铺设,水管架设……需要办理的各项审批手续都必须亲自当场,向有关方面递交申请。

其他的都很顺利,最难办的,是施工。

陈家屯直通万家集,再到南边的国道,这段路还算好走。从村东头直到村西头,已经是村里的主路,宽度只有三米多点儿,路上坑坑洼洼,都是石子路,一下雨就很不好走。

从陆远选的这块地皮,往西,或者再往南,道路的情况只会更差,牛车马车拖拉机,平时运麦子、运辣椒,把地面压的满是沟壑,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,深一脚浅一脚,不是一般的难行。

施工队的大型机械开不进来,这是第一个难题,等厂子建成之后,辣椒的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。

还得先修路。

五天之后,陆远拿着设计完工的图纸,找到了村长陈

东来,“老表哥,这事得你出面,和大伙商量商量,等新厂子盖起来,必须把咱们村和国道之间的主路彻底通开,从咱们村北边绕着走,有些树绕不开,都给它砍了,我出钱赔偿。”

种的树必须砍。

从村西头绕道,绕开耕种地,一直修到南边十四里之外的国道,全长超过二十里,这是第一条。

第二条就是走万家集,路上经过二十多家住户,也就是原来的主路,不需要修的太长,修到辣椒产业园门口就够用。

按照陆远的打算,等新厂建成后,老厂就可以废弃了,机器什么的全都搬去新厂,货运车辆不走村里,避免吵扰到村民。

那条二十公里的运输线才是重头戏,辣椒示范园的这条路,是为了方便运输原材料,不管是考虑哪个方面,都不能从村里穿过,最合适的就是从北边绕路。

不砍树,这条路没法修,要一直绕到北边的赵各庄,一来一回要多出一大块成本,不合算。

“这没啥,不就是几棵树嘛,只要你给钱,他们不愿意砍才怪!”

当初陈东来给陆远投了一万块钱,陆远去年年底就还清了,直到现在都在给他分红。

不多,一年一万。

因而这层老表亲的关系,简直铁的不能再铁。

和陆远商量一番之后,陈东来直接去了村大队,扯着嗓子在大喇叭上喊了起来。

“村里的老少爷们,谁家在北边种了树?往北一段路,总共二十米宽

,陆远让人去做记号了!是谁家的树,就来我这儿登个记,都别说瞎话啊,我是要查的!”

“查完后就可以领钱了,陆远出钱修路,造福本村,都麻利些,赶紧过来登记……”

陈东来喊话的工夫,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997b84a6.sbs。997b84a6.sbs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